学术成果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成果

红色文化融入汉语言文学专业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25 17:31:29 浏览量:2318

摘要:红色文化教育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能够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责任意识,坚定历史自信,可作为汉语言文学教学资源的重要补充。当前,囿于师生对其认识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方面还存在不足。基于此,应注重依托地方文化,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参观主题教育基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等方式,充分发挥红色教育的引领作用,有效提升汉语言文学教育质量。 关键词:红色文化;汉语言文学;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把伟大建党精神作为源头的,只有利用好我国的红色资源,并且深切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强化社会、集体、爱国等主义教育,切实培育能承担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所以,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局面的情况下,高等院校的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要以延续我国的红色文化为目标,肩负起宣扬我国红色文化的重任,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让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深入大学生的内心,继而使红色文化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展。

       一、红色文化融入汉语言文学专业必要性

      (一)符合新时代思政育人的需要

       我国人民通过长期的革命实践形成的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和国际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是革命的生动载体和鲜活见证。我们必需用真心和真情去保护好、解决好、使用好我国的红色资源,延续红色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1]1。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和科学技术欣欣向荣,各种文化相互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和相互碰撞,使红色文化迎来新的挑战,但同时也是发展的机会,我们要合理去把握。汉语言文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也是普通高校不可或缺的基础专业之一,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浸润大学生的心灵,汉语言文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完全可以和“思政课”同向同行。

      (二)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需要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兴盛的精神动力,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不仅要有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保障,更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就是文化自信,即对自身文化价值的积极肯定和身份认同。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脊梁,红色革命精神已经带领中华儿女冲破了重重难关,获得了革命胜利,势必引导中华民族开创新的辉煌。当前社会,在“三大文化体系”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可度和知名度比较高,相对应红色文化就有点缺乏认可,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学术研究和理论宣传上面有所欠缺。同期,受西方国家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我国思想领域出现了“红色文化过时论”“革命精神落后论”等一些负面论调,导致我国的红色文化自信成了文化自信这一大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我们将红色文化与大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相融合,不仅能加深红色文化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影响,还可以让他们能准确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形成对红色文化的积极肯定和强烈的名族自豪感。

     (三)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文情感的需要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2]目前,我们国家处于社会转型转变的重要时期,因为思想文化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和西方国家对我国思想文化的渗透,“拜金”“享乐”“急功近利”“自私自利”等一些不良的价值导向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一些大学生已经有了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思想,不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确定明确的人生目标,学习也没有动力。在当前这种形势下,把红色文化融入大学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是义不容辞的,我们要用红色文学经典中革命先辈坚定信仰、不怕困难、奋发图强、勇于牺牲、舍己为人的爱国主义以及集体主义革命精神去感化大学生们,让他们能坚定理想信念,确定人生奋斗的方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出一份力。

       二、红色文化融入汉语言文学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红色文化教育重视度不足

当前在教育部门、宣传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红色文化教育已经得到蓬勃发展,承担着育人为本任务的学校是当前传播和学习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3]。但当下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主要是贯穿在思政课的学习中,相对应的汉语言文学课应作为红色文化教育重要阵地,但其地位却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汉语言文学课不仅能丰富的精神内涵,还对学生高尚道德和灵魂的造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汉语言文学知识中的红色文学经典是构成红色文化的重要部分,能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红色文学中所塑造的经典英雄形象,不仅仅能展现红色革命精神,更可以鼓励和鼓舞大学生的斗志。

      (二)红色文化教育形式单一

国家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虽然使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获得了一些成效,但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像我们目前教学的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课程还是以“填鸭式”“满堂灌”的讲授为主,无法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导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也受到影响。我们不应将红色文化在汉语言文学课程中的教育还停留在教材,这样形式比较单一,同样也不应对红色文学经典的鉴赏止步于文学层面上,而不去深挖它所包含的红色文化内涵。这样的教学无趣、缺乏吸引力,激发不了大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别提保证学习的效果。

      (三)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

汉语言文学是红色文化教育重要阵地,但其地位却没有得到重视,这使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红色文化的利用率并不高。我国有非常富裕的红色文化资源,其中物质文化资源有:红色名胜风景资源、红色工艺资源、红色纪念馆等;非物质文化资源有:红色历史资源、红色烈士陵园资源等。但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主要利用的只有红色文学资源,并且各高校更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教材的选入主要以当代作家作品鉴赏、唐宋诗词鉴赏等古代文学经典作品为主,而红色文学经典作品却受到忽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教材中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从而影响了红色文化教育的整体效果。 

      三、红色文化融入汉语言文学专业路径

      (一)将红色文化引入课堂

       汉语言文学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着丰厚的人文内涵,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红色文学资源对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有着特别关键的作用。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需要让专业人员对红色文学资源特别是当地特有的的红色文学资源进行整理研究,撰写出更符合当代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汉语言文学教材[4]8,要始终坚守汉语言文学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

我国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为我们今天幸福开心的生活打下基础,他们也创作了很多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中不仅仅饱含爱国主义情怀更蕴藏着奋发图强的精神,能使我们精神更加富裕,是宝贵的财富[1]2。但是这些红色文学资源有着文体不同的区别,并且体现出的革命精神也有不同,政府和学校应让专业人员构建红色文学资源库,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分门别类的整理出来,形成系统,在网络上进行备案,让它成为汉语言文学红色文化教育新的载体。相对应的教师也要全面利用教材中的红色文学经典,让两者的教育协调起来,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学课程的红色文化教育作用。

      (二)丰富红色文化教育形式

      让红色文化教育入脑入心,发挥其铸魂育人的作用,汉语言文学教师还要从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改变曾经红色文化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教学效果不突出的特点。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之前的讲授方法,结合互联网尝试新的授课方式。在讲授红色文学经典时不仅可以依靠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还可以用小组讨论法、参观教学法以及外出活动教学法等方式激活课堂,让课堂活跃起来,引导学生学习[3]。青年大学生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没有经历过硝烟四起的革命战争,并不能切实体验到革命先烈无畏艰难、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红色文学经典内容为依托引出一些深刻的问题让学生探讨并思考,并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到地方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去参观学习,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让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大学生们也可以感同身受的获得革命情感体验,增强大学生们对革命先烈崇拜激发大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国的红色文化教育不应是“疾风暴雨”般的僵硬灌输,而是“润物细无声”般的谆谆教化。因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红色文化的教育也不能仅仅靠着课堂上红色文学经典的学习,这里有开展第二课堂。教师可以整理并列出一系列红色文学经典读物,让大学生们进行阅读,并定期举办相关读书分享会,让大学生们在分享中学习。也可以找相关影视资料,让大学生们观看学习并写观后感。也可以找革命先烈进行现场经历分享,让大学生们能更加感同身受的学习。第二课堂的开展不仅可以让红色文化教育的形式不再单一,更可以增加红色文化情感体验[5]70。

     (三)提高教师红色文化素养

       高校教师自身的红色文化素养影对红色文化教育有着影响,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决定了其红色文化教育的能力。作为知识的传播着,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红色文化素养。首先要大量阅读红色经典并钻研,加强自己的红色文化基础理论功底,进而能对红色文化有准确的讲解,提升自己的红色文化底蕴。其次要继续进行学习,比如参加高质量的培训,可以参加红色文化研究机构的实地培训,也可以参加红色文化高峰论坛,参与讨论交流,也可以通过“学习通”“学习强国”等网络资源学习,提升自己的红色文化认知力。最后可以到附近的革命烈士纪念馆以及烈士陵园等地方去免费为参观者做解说,这样不仅提高自己的红色文化实践力还可以很好的将红色文化传播[5]71。

总而言之,汉语言文学对于我国红色文化的教育有深刻的影响,不仅仅是弘扬以及发展红色文化的关键渠道,更是对我国红色文化底蕴的进一步发掘。因此,需要政府、学校等多方面共同的努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弘扬红色文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深挖汉语言文学中的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做一名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和精通者,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更要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大学生明确理想追求,实现我国红色文化的持续发展[4]9。

      参考文献:

      [1]刘存芹.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探讨.中国校外教育网:https://www.fx361.com/page/2018/0823/4106777.shtml ,  2018(7).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第1版.

      [3]敖思芬、金木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2020(33).

      [4]王建锋.初中语文教学与红色文化教育的融合策略[J].新课程.2022(19).

      [5]陈静、王婉伊.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修养修炼路径[J].教书育人.2019(9).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18003989号-1 甘公安网备62070202000266    Copyright © 2018-2023 张掖市甘州区西路军烈士纪念馆 高金城烈士纪念馆 技术支持:祥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