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成果

河西走廊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28 11:46:50 浏览量:2717

河西走廊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发展

副馆长 吴兴梅

          红色文化旅游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旅游形式,是一种旨在培养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旅游活动,具有特殊的政治教育,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功能,在国家宏大叙事体系、思想教育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重要实践。

          一、河西走廊红色文化背景

          河西走廊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悲壮历史的见证地,是当时历史的完整再现,两万多名红西路军将士浴血奋战,足迹遍布整个河西走廊,在河西地区留下了丰富的征战遗址和遗迹,如红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永昌革命烈士陵园、临泽梨园口战役纪念馆、高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张掖市甘州区西路军烈士纪念馆等,这些遗存如今成为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载体,因此,将这些优秀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出来,发扬宝贵的革命精神,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后人继承革命先辈遗志最好的体现。

          二、河西走廊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指导思想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强调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红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西走廊红色旅游发展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宗旨,以弘扬红西路军精神为己任,坚定文化自信,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坚持保护、研究、开发、利用、弘扬并举,充分发挥河西走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河西走廊红色基因内涵,努力建设“红色河西”,为奋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时代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三、河西走廊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现状

          河西地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且布局台理,资源赋存状况较为理想。从地域分布来看,河西红色旅游资源呈沿兰新公路东西链状分布的特点,这是由于受龙首山和合黎山地形的影响。因此,河西红色旅游的景观数量大,资源品质高。

          近年来,河西地区旅游业呈持续向好发展,河西地区旅游接待人数增长显著,增长幅度较大。凭借丰富及特有的红色旅游资源,旅游宣传的不断加大和不断完善的旅游接待设施,河西红色旅游也成为河西五市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总体发展趋势较好,且随着河西红色旅游产品和其它类型的旅游产品的不断开发和完善,河西地区红色旅游会打开更加广阔的旅游市场。

         四、河西走廊红色文化旅游开发创新

        (一)做好红色旅游总体规划

想要开发好河西走廊的红色旅游资源,做好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十分必要的。加强调研,深入河西各市县对红色资源的现状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积极借鉴国内其他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经验,吸取相关专家的意见或建议,在国家和省上各种红色资源开发的相关精神指导下,按照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客源互动、教育培训互利互惠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运作,制定好河西走廊红色开发的总体规划,为河西走廊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打造属于河西走廊的红色旅游品牌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二)启动红色历史遗迹保护工作

政府应注重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以及破坏、破损西路军战役遗址,抗战旧址,烈士墓的修复工作,深化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将重点革命遗址、遗物等纳入文物保护范围,力争将河西地区各纪念馆及烈士陵园等战斗遗址遗迹申报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制定革命文物保护方案,依法落实文物“四有”(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管机构)要求,秉持“修旧如旧”原则,对部分遗址遗迹进行修复。规范文物征集工作,为下一步文物价值鉴定奠定基础。明确遗址遗迹保护责任单位和部门,常态化开展保护巡查,防止因城乡建设、旅游开发、地震洪涝等原因造成破坏。同时完善管理体系,制定遗址遗迹等保护法律法规,建立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开发理念,维护河西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本真。

         (三)提升红色文化旅游服务质量

实施河西红色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工程,健全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常态化疫情防控设施、旅游厕所、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健全完善红色旅游景区展览流程和服务标准,强化红色景区展陈建设,突出陈展内容、形式、手段创新,着力打造精品展陈,规范导游上岗标准和工作规范。积极探索开展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传播,推出革命文物“云展览”“云直播”,对红色文物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增强互动性、提升参与度,让文物史料“活起来”。推动纪念馆与博物馆合作,深入挖掘整理西路军史料及馆藏革命文物价值,策划一批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革命文物陈列展和革命历史文化主题展览。深化“智慧旅游”体系建设,推动旅游数据共享和研究应用。

        (四)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河西走廊红色旅游开发必须依托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优化组合,打造以西路军历史纪念为主题的一条精品旅游线路。红色旅游线路规划,可着重提升游客体验感,即“红色旅游+体验”模式,推出研学丝路、红色沃土等线路,如开展“吃一顿红军饭,走一段红军路,找一句红军标语,唱一首红军歌,听一堂红军课,扫一次红军墓”等大型体验性旅游活动,留住游客,将红色旅游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与增加游客的吸引力结合起来,既达到教育目的,又提高了旅游品味。依托河西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优势,打造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强化青少年红色教育活动,开发以军事训练、国防教育、磨难教育、劳动教育等为主题的综合实践课程,设计开发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厚植青少年爱党爱国根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样能使河西红色旅游成为一个内涵高、吸引力强的精品旅游项目。

         (五)扩大红色文化旅游宣传力度

         积极参加敦煌文博会、兰洽会、青洽会等各类招商会议、重点客源地城市旅游推介活动,将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与其它旅游产品打包融合,讲好河西红色故事,吸引更多游客。同时加强现代传媒的营销手段,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建立旅游宣传平台,运用互联网网站,电视广告、报纸、刊物等可行性的媒体手段进行宣传,抓住互联网传播的优势,与各个旅游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与携程、去哪儿等在线旅行社的合作进行宣传推广。

         (六)加强红色文化旅游人才培养

          加大河西红色文旅人才培养力度,有针对性地选派一线骨干参加培训学习,提升讲好红色故事的能力水平。优化重点纪念设施机构编制配置,增强管理队伍,充实科研力量,壮大志愿者队伍,完善教育培训和表彰激励机制,提高工作水平。加强红色景区讲解员、红色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和基地师资队伍建设,举办优秀导游、讲解员、讲师评优活动,通过教育培训、实战磨砺、提高待遇、举办讲解员大赛等方式,建设研究型团队,壮大红色旅游人才队伍,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水准。

         五、河西走廊红色文化旅游开发创新重要意义

         红色旅游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红色旅游的结果,也是人民群众通过红色旅游重温峥嵘岁月、见证伟大成就、汲取精神力量的自觉行为,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英雄事迹、革命传统、红色精神的高度认同,折射出红色旅游在加强思想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方面的独特价值。发展红色旅游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整合红色旅游资源,为开展有声有色的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红色旅游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河西走廊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及整合,势必会推动该区域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红色旅游所带来的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可以加快红色旅游资源所在地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促进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契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和旅游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我国红色旅游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新时代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应进一步彰显红色旅游政治属性,坚守红色底色,增强红色旅游感染力,更好地适应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众化、常态化要求,更好发挥红色旅游综合带动作用和多重功能,彰显河西红色旅游独特价值和魅力。


参考文献:

[1]柳红波《甘州区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2]贾芳,申建娜《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思考》

[3]李文静,张治华,张娣《河西红色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路径探析》

[4]银元《红色旅游当下有为 未来可期》

[5]陇东学院《河西走廊红色旅游资源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18003989号-1 甘公安网备62070202000266    Copyright © 2018-2023 张掖市甘州区西路军烈士纪念馆 高金城烈士纪念馆 技术支持:祥洪科技